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餐饮文化 » 正文

四川彝族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与风味美食

发布日期:2015-02-11  浏览次数:34
核心提示:彝族各地用餐礼仪  彝家人用餐时讲究男女有别,长幼有序,长辈坐上席,客人坐上席或上方,晚辈只能坐下方的座位;招待客人时,

   彝族各地用餐礼仪

  彝家人用餐时讲究男女有别,长幼有序,长辈坐上席,客人坐上席或上方,晚辈只能坐下方的座位;招待客人时,好酒好菜都先敬客人或长辈。有的地方有妇女不能同客人一桌进餐的饮食习俗。吃饭不用桌椅,也不使刀叉,更不用筷子,而是用马勺子。吃饭时,大家围坐成一圈或一排,一簸箕饭和一木盘坨坨肉以及一木盆汤菜放在中间。每个人用右手握马勺,左手拿肉,并按或饭或肉或汤朝着自己方向的边沿依次动手,忌讳伸出长手越过自己的方位老远去拿肉、舀饭和舀汤,以“先汤后饭再肉”的方式用餐。彝族人用餐个个动作干净利落。客人吃饭时应注意的是,切勿将饭菜汤乱撒在地上,食肉时所丢弃的骨头千万不能朝别人的方向或朝他人面前丢,这是主人或用餐者特别所忌讳的。长者或主客未放下马勺子或未离席前,晚辈要静坐等候;子女离席时,须向父母行礼致谢;饭毕,主客还需摆一阵话。彝族人招待客人有“先宾后主再邻居”的风俗,所以,你如到彝家作客则应等主人吃完饭后方能离开。

  在公众大型宴会上,宾客男性要坐一席,女性坐一席。如果彝族人家同时用牛、羊、猪、鸡款待你,你首先要吃牛肉,依次再吃羊肉、猪肉和鸡肉。

  在凉山彝族地区,待客的礼仪由其经济状况而定,同时要看接待的是什么样的客人。招待同姓或一般客人是杀鸡,将鸡头敬给客人,客人要看鸡舌根骨卜,懂得凉山彝族食俗的人都知道,鸡虽是杀给你吃的,但不能吃得太多,鸡胸脯肉要给年长妇女吃、客人或当家的人吃鸡头鸡脖、鸡肝和胃要敬献给老人、鸡腿要给小孩子,应剩一些,不然会闹笑话。招待贵客一般杀猪或羊,有时有多路贵客一起来到时,为了表示尊重,猪和羊成双杀,但凡待客的肉都烹制成坨坨肉或连锅汤。非常尊敬的客人来了就要打牛来招待,但杀牛招待客人的家庭不多,一般是娘舅家来人且人多时要杀牛招待客人。招待客人时,若杀的是小猪,饭后要将半边小猪头连同一些坨坨肉、荞饼一齐赠送给客人带走;若杀羊,饭后则要将羊扇骨肉赠送客人;若杀牛则要在饭后将牛后腿上的大坨重约5-15斤的肉送给客人带走。但客人都要将主人家所赠送的猪头或羊扇骨肉或牛后腿肉转赠给一户女主人与自己同姓的人家。

  彝族酒文化

  在彝族节庆中和日常生活中,酒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走访亲友要带酒,参加婚礼要送酒和牲畜,参加丧葬活动也要送酒送牛羊,参加宗教活动更离不开酒和牲畜。就是去探视病人都要带酒。大小凉山的彝族,他们在社交活动中很注重酒,如客人来到你家,应先斟上一杯酒给他喝,事后就算是来不及煮饭给他吃,客人也不会见怪。“一个人值一匹马,一匹马值一瓶酒”。酒在彝族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几乎一切事情,都少不了酒。因此到处可以看到彝族喝酒的场面,甚至可以看到彝人喝醉后倒头睡在街头的情形。但是彝族最看不起喝醉的人,讲究喝酒时“喝一碗价值一块金子,喝两碗还值一块银子,喝了三碗喝醉的人,连一条狗都不如。”喝酒要有酒德,保持形象,适可而止。而在汉人的眼里,大概他们所见到的彝人几乎都在喝酒,于是汉人对彝人的偏见之一是彝人好酒,烂酒,如果一个汉人看到一个彝人不喝酒,他会很奇怪地说:“哪里有彝族不喝酒的?”言下之意是怀疑这个人不是“真正的”彝族。关于这种彝汉之间的偏见,有人总结了一句顺口溜:彝人见酒,打死不走,汉人见肉,打死不流(“流”是四川汉话“动”的意思)。外族人对彝族酒文化的误解历来有之,可最近由于所谓的部分格调不高的“酒歌”造成的误解最大。请文友们注意:彝族最正统的酒文化是“转转酒”,没有强迫喝酒的习俗,有人敬酒要接下,但能喝则喝,不能喝的咪一下就可以了。

  彝族喜欢饮酒,“有酒便是宴”已成习惯。彝家酒谚云:“所木拉九以,诺木支几以”(汉区以茶为敬,彝区以酒为尊)。在彝家,每当客人来到,无沏茶敬客之礼,却有倒酒敬客之俗。每逢婚嫁,以视“酒足”为敬,“饭饱”则在其次,或几乎没有请客吃饭之说;每当丧葬时,讲究送酒多者为最敬最孝;家支间、个人间发生打架斗殴纠纷时,理亏方往往打(买)酒赔礼道歉,即可消除民事纠纷或双方怨恨。从而酒在彝族山寨是最为重要的特色饮品。喝酒时不分生人熟人,席地而坐,围成一个圆圈,递传酒杯,依次饮用,所以称作“转转酒”。但彝族家绝没有“干杯”一说,喝酒敬着喝、咪着喝才是有教养之人。彝家历来好客,劝酒一片真诚,他们说:“地上没有走不通的路,江河没有流不走的水,彝家没有错喝了的酒!”逢年过节,各家各户的阿妹子会捧出一坛自家酿的美酒放在门前,插上几枝锦竹或麦杆,凡从门口路过的人都会被热情相邀,用竹杆咂吸几口。因此,转转酒、秆秆酒、坛坛酒已成为了彝族酒文化的象征符号。

    彝族的肉文化

  彝族对“肉”有一套很复杂的态度,如果一个人看见别人家正在宰杀牲畜,他看见了血,他就要等到吃饭时吃上肉,否则认为会得一种怪病(大脖子病)缠身。宰牲畜的主人家一定要邀请这个人到家吃上肉。如果打着了猎物,所有看到这个猎物的人都有份。

  肉吃多了的人是会被笑话的。到别人家作客,主人家如果杀了猪羊等大家畜,客人最多只能吃三块,每块大约有拳头大小,当地汉语叫拳头为“砣子”,因此称这种做法的肉叫“砣砣肉”。如果杀的是鸡鸭等家禽,客人则只能吃一块,甚至只喝一点汤,为的是把肉留给主人家的小孩子吃。多吃肉会被认为是丢脸的事情,为人们所不齿。如果一个人要劝另一个人多吃肉,这个人可能会半开玩笑地说:“我又不是汉人,你为什么劝我吃这么多肉?”。在彝族的眼里,汉族在吃肉方面很不讲“礼”,不会照顾别人,特别是照顾小孩子,这是一种偏见,生活中会讲“礼”的汉族朋友是很多的。彝族谚语说:“肉是孩子吃的,酒是老人喝的”。

    当然,彝族除了独具特色的酒文化、肉文化外,饼文化、汤文化等也是别具一番风味的,这里小编就不一一道来了,还希望美食文化爱好者们细细品味才好啊!

      
 

 
 
[ 新闻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联系我们 | 新手上路 | 积分制度 | 法律声明 | VIP服务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官方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