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赏家杨仁恺与李春祥合影
李春祥出身贫寒,入伍后他被派到炊事班工作。1982年,部队选派他到沈阳学习厨艺,在此期间,他先后得到辽宁多位名师名厨的指点。
他立足本职,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积极为部队服务。三十多年来,他先后为基层部队举办厨师培训班十余期,培养出等级厨师上万名。1994年他为部队编写了《厨师指南》一书,荣获全军第三届“当代军人喜爱的军版图书”三等奖,他将所得全部稿费捐赠给部队用于改善伙食。1996年他主持的《部队炊事烹饪技术推广与应用》项目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被总政、军委办公厅、国防大学等直属机关的饮食服务部门聘为客座教授,且被50余家地方企事业单位聘为烹饪顾问。
近年来,他为提高连队“大锅菜”的烹制水平开展课题研究,研究标准的配料方法和操作规程,解决部队炊事人员流动性大、烹饪水平不高的问题,即将申报军队科技进步奖,并在部队中推广应用。
在实践中,他发现很多公、私宴席浪费颇多,他调研后发现,浪费主要源于与会人员情况不准和菜品选择与制作不精。针对于此,他在1985年担任沈阳军区后勤部生活服务中心主任期间,提出用“四菜一汤”进行公务接待的改
革理念。采取“荤素结合、粗细结合、中西结合、主副结合”的制作方
法,在军内外推广后获得好评。1987年他应辽宁省政府邀请,在军区宾馆担任主厨,用自己创制的“四菜一汤”为时任国务院总理表演,受到高度评价,为全国公务接待活动提供了范例。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和专题节目都分别作了报道,全国各地党政机关纷纷派人来学习。他据此编辑的《新编筵席集锦》一书,由辽宁科技出版社出版后,时任军区司令员刘精松和政委宋克达都分别题词予以高度肯定。
近几年来,他又倡导和开发出以环保、健康、仿珍为主题的系列饮食,2003年他首次推出“素四绝菜”(素溜肝尖、素溜肉段、素锅包肉、素溜肥肠),填补了餐饮行业的空白,2005年他研制的《仿珍食品(赛熊掌、赛犴鼻、赛燕窝、赛鱼翅)》获得国家外观设计专利。2011年他又研制了环保食品《雏凤还朝(烧乳鸽)》荣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据统计,近年来李春祥已经研制出仿生系列菜肴几十种,不仅为环保起到了积极作用,还为国家节约了大量招待经费,向社会传播了绿色环保和健康的饮食新理念。同时,他通过研究分析,并不断试验,最终成功地将多个菜系的菜肴制作标准化,为未来中华饮食业的标准化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李春祥认为,中华饮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的国粹。作为一个新时代的烹饪大师有责任把它充分发掘出来并传承下去。从2002年开始,他投入自己的全部积蓄,同时借助同行朋友的帮助开始筹建中华饮食文化博物馆。在省市领导和军区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他创办了全国最早、规模最大的以饮食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馆,目前已经接待全国各地游客近百万人,博物馆被授予省市和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非遗项目“盛京满汉全席”保护单位和传承人,辽宁省精神文明窗口单位等,在军内外和全国烹饪行业中享有很好的声誉。
他强调:“厨师应成为健康饮食习惯的首倡者,应成为食品安全的第一守护神”。他提倡:厨师要遵守职业道德和为人准则,在从业中,对劣质食材要做到不选、不用;对珍稀食材要做到尽量避免使用或尽量替代使用;对法律禁用食材要坚决不用。
在30多年的从军生涯中,他坚持不懈、孜孜以求,从一名普通士兵成长为军中技术能手、世界知名厨艺大师、享受军级待遇的饮食文化名家,期间所受之苦、所经历之艰辛非常人所能承受。但是,每当提起这些,他总是淡淡一笑:相比那些为国捐躯的烈士,我做的还远远不够……
他时刻牢记自己的人生信条,牢记自己的职业准则:守护人类健康与饮食环境是厨师的职责。这就是一位优秀而普通的人民解放军士兵、一位永不言败,永记使命的人民卫士广阔的心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