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前连续报道了“成都国际餐饮联盟”,引发不少读者的关注。作为美食之都的成都,已经吸引了不少老外把家乡的美食带到这里。但这个组织并非简单的吃喝玩乐聚会而已,这个高学历高收入的群体是希望搭建一个真正有用的平台,让每个身处餐饮行业的外国人都能找到归属感。
就像“the arthouse艺术画廊西餐吧”的老板娘修竹所说:“在成都生活的成本越来越高,这座城市的发展愈发靠近北上广。于是,我们要过得好,就得付出点努力。而且现有的餐饮市场已经非常‘稳当了’,所以不像最开始那样有那么多机遇。我和老公在生意中的乐趣就是不断地再自我投资,让更多人知道我们,让生意变得令人兴奋。”
联盟动作 成都首份外国美食地图出炉
在“成都国际餐饮联盟”创立之初,maggie和艾明就有一个很好的想法,要做成都第一份外国美食地图,让来蓉的外国人和喜欢异域美食的本地人都找到按图索骥的平台。但要制作这样一份地图并非易事,当时联盟人手紧缺,各位外国老板手头都有自己的生意,只能每周开会时对接这个事情,然后再分派给不同的人去完成,进度拉得相当慢。于是最初很多实用的标识在这份地图上都还没有体现,现在这份地图不过是一副正规成都市区图的蓝本,如果不是右上角写明了“成都国际餐饮联盟地图”的中英文,你很难看出它的特别之处,然后地图正面标注了各个外国餐厅的位置和图标,右边是各个店的详细地址电话,地图的背面被平均划分成20个方块,每个方块内是店家的简介和图片。纵观这份地图,成都商报记者发现,成都的外籍餐厅几乎都分布在南门。
不过好在这份地图每年都要更新,艾明设想明年的地图就要做成手绘形式,这样更吸引人们收藏。maggie也希望这份地图能被市场认可,更能作为推广成都的另一种形式存在。
追逐梦想 将来打造一条国际美食街区
在整个“成都国际餐饮联盟”中,已经有近20家餐饮实体店,于是maggie和修竹有了一个梦想,他们想依据自身资源,打造一条国际美食街区。不过,还真的有商业地产开发商来找他们商谈,想将他们的各个品牌门店引入自己的街区。试想,未来的某一天,你走进一所购物中心,来到顶楼的美食街,世界各地的美味和美酒都在这里交汇,一站式消费体验不再是奢求。当然这个美好的梦想也不是那么简单就能实现的,先说这么多的老板要团结在一起就必须先有一个强大的联盟,之后的规章制度也需要严格执行,所以组建一个职业管理团队是势在必行的。
梦想有了框架,接着就该一步步用实际的东西让它成形。maggie一方面竭尽所能结交更多的媒体,宣传推广联盟,另一方面也与更多的留学组织建立联系,为来蓉留学的外国人提供勤工俭学的机会。修竹和老公小白利用良好的人脉关系,也向更多的商业地产开发商传递出建设国际美食街区的想法。
“既然踏出了第一步,就没有回头路,成都唯一一家土耳其餐吧我坚持开了8年,这个联盟我也会坚持做下去,未来虽然可能会遇到很多难题,但有修竹、艾明他们这些老板的支持,总会越来越好的。”maggie对记者认真说道,只需假以时日,“成都国际餐饮联盟”一定会闯出自己的天地。
老板太爱八哥犬 店名就叫“懒巴哥”
一问圈子里的西餐爱好者才知道这家“懒巴哥”早已小有名气。老板zack是瑞士人,来中国旅行时认识了做导游的成都姑娘熊娅,两人在旅途中结识并碰撞出爱的火花,于是诞生了这间懒巴哥餐吧。因为zack十分喜欢自己养的八哥犬,索性名字也就取这个,菜品大多是美式风味的。
到了夜里这里就成了小酒吧,晚上有很多老外过来,很热闹但又不会觉得太吵,适合三两朋友小酌闲聊。
zack告诉记者,老外在成都“混”,必须跟得上全球潮流,因为这里的市场要求越来越高。IFS、太古里的高调进驻,让成都人的消费观念变得非常复杂。开这些店的,有外国人,也有当地人以股东的形式加入进来,这些中国人曾经出去旅行过,喜欢这些外国人的地道餐饮,希望把自己在国外见到的东西搬到这里来。
来成都开酒吧 比在国外认识的人还多
“隧道酒吧”的名气可比它的老板gary大多了,因为这间小酒吧地方虽然不大,每周却都坚持做主题活动,所以吸引了一大批忠实粉丝,周末的夜晚这里常常爆满。
gary没来中国之前,是曼彻斯特大学的人力资源教授,因为有机会到中国旅游而爱上了这个东方古国。 “我20多岁的时候总喜欢在club跟朋友小聚,但是我找不到自己真正喜欢的club,等我到成都时,发现这里也没有我喜欢的酒吧,于是和朋友们谈了谈,决定开一家。”gary形容起他开酒吧的经历总是这么轻描淡写。在这间小小的酒吧里,gary认识了很多成都人,他说甚至比在曼彻斯特认识的人还多,这也是他万万没想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