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的“油炸芒果”,华东师范大学的“葡萄炒玉米”……近年来,上海各高校的创新菜肴不仅深受学生欢迎,而且在网上受到热捧,被誉为“神菜”、“萌菜”。为了让更多富有创意、色香味色俱全、价廉物美的菜品能在全市高校内得到推广,上海市学校后勤协会和相关单位举办了此次首届上海高校“创新菜肴、创新点心”比赛。
本次大赛共有上海30多所高校、133名选手参赛,菜品155个,其中菜肴品种83个,点心品种72个。为了确保比赛的公平公正,所有评委均由具有国家级资质的专家担任。
上海现有各类高等学校68所,在校学生63万人,再加上非全日制学生共约80万人。上海高校有各类学生食堂400余个,承担着全市学生饮食安全和健康的重任。随着上海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在沪高校的学生来自全国各地数十个民族,独生子女占65%,新形势对高校餐饮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据介绍,高校餐饮与社会餐饮最大的区别是消费群体正处于身体发展的重要时期,此外,一个学生从本科生到博士生在同一个食堂就餐将近十年,消费群体的相对稳定和餐饮工作的相对传统,促使上海高校餐饮保障必须进行改革创新。
高校餐饮曾被学生戏称为“中国第九大菜系”。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大赛特别强调参赛品种的可操作性,比如菜肴单价不超过6元,点心不超过3元;还要追求营养性,通过食材的新型搭配,确保营养均衡;并要求被评选的菜品在所有高校都能推广和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