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烹饪协会会长姜俊贤看来,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中餐已经具备了国际化的实力,但当前国际餐饮市场竞争激烈仍要“摸石头过河”。要打好走出去这张牌,还要将一批有实力的企业集合起来,“抱团”发展。
《北京娱乐信报》(以下简称“信报”):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已经初步具备了中餐国际化的条件,表现在哪些方面?
姜俊贤(以下简称“姜”):首先是中国餐饮行业的实力大大增强,现在行业里有一批非常有影响力,而且规模已经具有相当经济能力的品牌企业,他们具备了对外投资的能力。同时,现如今国家经济稳定发展,国家对“走出去”的企业给予配套外汇。近年来,行业内也衍生出一批高学历年轻的厨师或者是经营管理人员,这也为到国外交流提供了语言保障。去年中国烹饪协会组织了一批企业走进联合国,得到了高度评价,为中国餐饮业走向国际市场提供信心。
信报:当前,国际餐饮百家争鸣的局面,西餐、法餐、印度料理等都在发展壮大,如何看待这一现状?中餐如何才能保证立于不败之地?
姜:食物背后代表的是一个民族,法餐、日本和食以及墨西哥菜能够“申遗”成功,正是因为其饮食文化所体现出来的悠久、稳定的生活式样,代表着一个民族的特征。中华饮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传统饮食思想和哲学,是中华饮食文化具有持续生命力与无穷智慧之所在。不过,中国在国际上地位的不断提高,中餐正日益受到各国人民的欢迎,但是我们发现,不少海外友人对中餐的了解其实很少很浅。
信报:当前中餐品牌“走出去”的难题是什么?如何克服?
姜:中餐要打响国际化品牌、在海外市场立住脚跟,需要解决很多问题。一是企业走出去缺乏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政策、渠道、资金等支持和帮扶;二是企业进入落地国家开店大都是熟人牵线,缺少正式可靠途径,造成很高的运行成本;三是人力资源特别是中餐必需的技术人员及高层管理人员受到工作签证、用工等限制;四是原材料采购受到限制,部分特色食材进口困难,影响中餐特色文化呈现。
过去一段时间,我们在中餐海外推广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譬如组织海外餐饮市场交流考察团;同时,我们也帮助国内大型餐饮企业赴海外开店,餐饮行业组织为这些企业答疑解惑。此外,中国烹饪协会也在承担国家文化推广任务,开展了一批中国美食文化海外推广活动,增进中国与世界各国餐饮业和人民的美食文化交流与往来。相信不久的将来,中国的餐饮品牌会陆陆续续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