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中餐 » 正文

姜俊贤:我国早已具备“中餐国际化”条件

发布日期:2014-11-22  浏览次数:29
核心提示:11月21日,中国烹饪协会会长会长姜俊贤做客新华访谈间,与新华网网友在线探讨中国餐饮业的国际化发展之路。以下文字摘自访谈实录

11月21日,中国烹饪协会会长会长姜俊贤做客新华访谈间,与新华网网友在线探讨中国餐饮业的国际化发展之路。以下文字摘自访谈实录:

    [主持人]

    “中餐国际化”这个提法讲了很多年,好像国内的业界人士也努力了很多年,但是效果好像不是特别明显,还是没有打造出响亮的国际品牌,您觉得这其中存在什么样的问题呢?

    [姜俊贤]

    说到“中餐国际化”,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大的课题,虽然我们喊了很多年,但要真正实现中餐的国际化,不是有决心、两三句话就能实现的,首先我觉得我们过去虽然也提中餐的国际化,但是我们行业的投资能力以及当年我们国家的外汇非常紧张,很难拿出更多的外汇到外面去投资餐饮这样一个产业,再加上我们技术人员本身的能力。不是说他经营餐馆的能力不行、炒菜的技术不行,他外语能力跟不上,所以到了海外很难交流,这就直接影响了我们国际化的发展。

 

    当然,我想还有一个因素就是我们中餐必须原材料的出口问题,比如一些调料在我们国内用得很多,但是不管是因为检疫的原因或因为卫生的原因,特别是一些发达地区不让你进口,包括你说到北京烤鸭,我们那时候一直想办法让北京烤鸭出去,这个品牌和菜品非常受欢迎,但是我们的鸭子自从中国出现禽流感以后,国外就拒绝你进口。

    [主持人]

    国外应该也有鸭子吧,必须要采用国内的吗?

    [姜俊贤]

    是这样,国外也有,但是它的养殖方法、品种,肉的口感都和北京鸭有很大的区别,所以要保证北京烤鸭的原汁原味就还是需要用北京鸭这个品种,但是因为禽流感的出现又影响了我们的出口,总之这是一个综合的因素。

    但是我个人认为,经过30年的发展,以我们国家经济地位的提升,现在已经具备了中餐国际化的条件。一个是我们行业的实力大大增强了,我们现在行业里有一批非常有影响力,而且规模已经具有相当经济能力的品牌企业,每年的销售额都是几十个亿了,所以它具备了对外投资的能力。

    同时,我们国家经济也发展了,我刚才说到的外汇问题现在不成问题了,甚至国家鼓励你出去投资,给你配套外汇。我刚才提到的人才问题现在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近年来一些年轻的厨师或者是经营管理人员都是具有很高学历的,他们的外语水平也不低,到国外交流也具备了条件。

    总之,我想我们下一步中餐的国际化问题会大大地提速。去年中国烹饪协会曾经组织了一批企业走进联合国,我们给联合国官员,包括为秘书长做饭,提供中餐的一些美食,其实也不一定非得很高档的东西,像西贝的莜麦在国内是很普通的东西,但是也得到了联合国秘书长和官员们的高度评价,觉得非常好,产生了很好的影响,从那儿以后国际上包括联合国也都非常希望中国的餐饮企业能够尽快地走向国际市场。

    下一步,我们协会也想在这方面做一些组织工作,大家联合起来,用我们的话说叫“抱团发展”,一起到国外去开发当地的市场,我相信不会太久的将来,中国的品牌就会开始走出去。

 
 
[ 新闻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联系我们 | 新手上路 | 积分制度 | 法律声明 | VIP服务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官方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