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小吃 » 正文

关东小吃 “黏耗子”

发布日期:2014-11-19  浏览次数:33
核心提示:30年前,中国细粮奇缺,连城镇居民每月也不过供应三五斤面粉或大米,余下的就是玉米面。那种玉米面绝不是今天大家看到的那种粗粮

30年前,中国细粮奇缺,连城镇居民每月也不过供应三五斤面粉或大米,余下的就是玉米面。那种玉米面绝不是今天大家看到的那种粗粮,它夹杂着大量的糠皮子,下咽时粗糙地刺激食管,而那时,关东民间就推广流传开来一种粗粮细做的食中精品——黏耗子。黏耗子又名“苏子叶干粮”,它主要由3种主料构成,缺一就不是黏耗子。

首先,它的主料是糯米(用黄米替代质量稍次,小黄米更次)。将糯米洗净,浸泡于瓦缸等容器中,水温在20℃上下,泡约10天左右。为防止糯米在浸泡过程中发臭,其间要视情况换水,泡糯米时可兑入相应比例的大米或玉米以防过黏。

糯米泡好了,用清水淘洗干净,直到嗅不出酸臭气味为止,再上水磨推成黏面。经过浸泡发酵的黏面,此时滑腻无比。收入容器,任其自然沉淀,也可在上面覆盖毛巾、屉布等,以迅速吸掉水分。等黏面稀稠程度接近于蒸饼子的玉米面时,就可以用了。

黏耗子是裹馅的,最普遍的做法是裹豆沙。小豆煮极烂,滤去粗皮,掺入白糖。这时将黏面托在手掌内双手对拍,拍成比水饺皮大一倍、厚四五倍的皮儿,接着放入豆沙,合皮,用手一攥,就做成一个两头尖、中间鼓肚的食品,其状如老鼠,“黏耗子”由此得名。除了豆沙,还可以用包子馅、饺子馅……假如有条件,把苏子炒熟擀细,掺入盐面儿,这种特殊食材包成的食品风味独特,简直妙不可言。

蒸黏耗子第三种绝不可缺的原料就是苏子叶。苏子又称紫苏,草本植物,秸棵和籽粒均有一种强烈的香味儿,牛羊不愿近前,所以,农民就在农作物靠近路边处种它,以防牲畜吃庄稼。大约白露前后,紫苏叶大如儿童手掌,此时正是蒸黏耗子绝佳时机。摘取苏子苗基部阔叶,裹在包好的黏耗子外皮上,放入锅内蒸约15分钟,即可取食。

苏子叶对于黏耗子,犹如竹叶对于粽子,没有竹叶,粽子成了饭团;而少了苏子叶,黏耗子只能叫黏豆包了。

正当时令的苏子叶,香气独特、浓烈,锅乍沸,苏叶香味随着蒸气飘满一室,令人馋涎欲滴。黏耗子冷了才好吃,真正品咂出其中精妙者,喜欢连苏子叶一并嚼了吃,那才真叫香。

其实苏子叶的季节是很宽的,一般情况,六月即可摘取较大叶片使用。但此时叶片过嫩,蒸时不经火,味道差,且影响日后结籽;立秋直至落霜前,这时采叶不影响籽粒,且天气凉爽,在没有冰箱的当时,黏耗子蒸出后可以多放几日。

说起来,我真是孤陋寡闻了,关东另有一类堪称美食的朝鲜族咸菜系列,就有咸辣味的苏子叶。心灵手巧的朝鲜族兄弟姐妹,早已发现了苏子叶的独特口感并把它当成了腌制本民族咸菜的重要原料。

随着科技的发展,苏子可以迁入暖棚,加上冰箱的介入,黏耗子将打破季节的限制而随时登临人们的餐桌。

朋友,假如您到东北来,别忘了咱这儿的黏耗子啊。

 
 
[ 新闻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联系我们 | 新手上路 | 积分制度 | 法律声明 | VIP服务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官方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