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餐饮信息化 » 正文

互联网+ 看餐饮小店如何烹出商业大餐

发布日期:2015-04-11  浏览次数:43
核心提示:借助互联网传播特性,通过故事、话题、爆点的制造能力,在网络上不断掀起传播风浪,并快速集结起一批自己的粉丝拥趸。李子坝梁山

借助互联网传播特性,通过故事、话题、爆点的制造能力,在网络上不断掀起传播风浪,并快速集结起一批自己的粉丝拥趸。李子坝梁山鸡以最低的成本快速获得了传统餐企最难解决的问题:媒体关注度和品牌知名度。4月9日,李子坝梁山鸡还宣布,正式推出外卖O2O,为消费者打包产品配送到家门口。

在重庆,李子坝梁山鸡只是餐饮行业“互联网+”的一个缩影。“餐饮业正经历一场伟大的革新。”昨日,重庆市餐饮行业协会会长刘英告诉记者,餐饮业中仍存在大量的财富机会,只是“吃”的方式方法因互联网的介入而有所改变。

       传统餐企正在发生改变

重庆餐饮市场正悄然发生质变,它变得更时尚了。最近,商报记者在一家咖啡馆内,约见了重庆市餐饮行业协会会长、阿兴记董事长刘英。进入店后,刘英并没有立马坐下,而是操起手机,在这家咖啡馆里好奇地四处拍照,并时不时向店员打探相关情况,如它的卖点、它的创始人、它的装修等等。她表示,互联网+来临,她的想法也变得年轻了,更愿意去认识、学习新鲜事物。

去年,刘英打造了互联网餐饮品牌“小爱家”,进入该店的食客只需扫描餐桌上的二维码,关注微信号,即可戳图点餐。订单确认后,还可在手机端跟踪餐饮制作流程,最终实现手机端结算。“现在300平方米的小店,日流水营收达3万元,人力成本降低50%,日翻台率却比传统餐企平均高了一倍。”

事实上,从2013年起,秦妈、德庄纷纷建起了火锅O2O外卖。近日火锅皇后何永智宣布,也要参与到火锅O2O的大军中。即通过互联网渠道点餐,由物流人员将火锅、产品等配送到家,满足了懒人消费。

而知名快餐品牌乡村基的做法又不一样。去年,乡村基与一亩田农产品商务平台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宣布将联合双方资源优势,启用农场到餐桌的全新采购模式。这不仅降低采购成本,还能通过后台大数据分析顾客口味,为原材料采购提供数据支持。

       产品定位 给自己一个标签

8张半桌子发家的李子坝梁山鸡,彼时日营业额4000元,如今已发展出3家门店,日营业额10多万元,其微信、微博等渠道拥有了近20万粉丝。它是如何做到的?

2013年,在餐饮业整体低迷的背景下,部分餐企开始尝试互联网化改造。这一年,互联网公司老板杨程君与李子坝梁山鸡老板舒冠尘正式合作,用互联网的方式把梁山鸡卖到全国。

最初,杨程君打算直接把梁山鸡端到线上销售。“不过它的生产力跟不上,生产能力跟不上的原因是产品无法标准化,产品无法标准化的原因是供应链跟不上。”他告诉商报记者,其实这就是传统餐企与互联网餐企的本质区别。传统餐企的思考方式是着眼于眼前拥有什么资源,而互联网餐企则是用电商思路做营销,即预判未来的市场大方向,倒推出我应该聚集什么资源。在对梁山鸡重新梳理之后,杨程君决定全方位地对其进行改进。

互联网对传统餐饮的改变主要在顾客体验和品牌内涵上。杨程君说,这就要求吃李子坝梁山鸡和其他类似菜品的感觉肯定是不一样的。首先,只做单品。其次,强调辨识度,以浓浓的药膳味来加大李子坝梁山鸡的辨识性。这和小米手机一样,都是企业为自己贴一个标签。

当互联网思路主导餐企的变化时,团队的组建也变得至关重要。杨程君说,当初只有8张半桌子的李子坝梁山鸡“奢侈”地组建了108人管理层。比如,挖来了桐君阁董事长何曲、多家大型餐企的行政总厨以及拥有十多年品牌运营经验的互联网营销专家。

此外,互联网和传统行业的结合不是简单的“1+1”,后台处理等餐饮信息化系统一定要灵活利用。杨程君试图打造的其核心竞争力有两点:一是标准化操作,通过系统测算量化,比如1斤鸡只放1克盐,由此倒逼形成了进销存的标准化管控体系;二是数据处理,顾客可以通过微信等入口提前订餐并线上支付,到店取餐即可,这便实现了店内最高日翻台率12桌的高效率。

数据分析 K线图预判消费行为

昨日,商报记者走进李子坝梁山鸡的会议室时,只见墙上贴满了各种像K线图一样的数据统计,包括“人均消费等级客户数据结构比分析”、“日翻台率分析”、“菜品排行分析”等等。

餐饮是“无限改进型”行业,互联网上的优秀产品无一不是积极与用户互动并迅速改进的,如此才能不断优化产品和服务,获得顾客的口碑和重复购买率。为了做到这一点,杨程君的团队每天会花大量时间紧盯微博、微信等收集来的用户数据,用户只要有对菜品和服务不满的声音,都会立刻得到反馈。

“我们已开发出订餐电话数据系统,现在我们的大数据分析更加系统全面。”杨程君介绍,订餐电话进来后,号码、人、消费都是匹配的,这些都是较为深度的大数据。“就像股票K线图一样,如果呈上升趋势,那么当天的生意额不成问题。如果下行就得查原因了。”杨程君说。

经营用户数据是基础,餐企更明白用户痛点。比如,通过大数据抓取,发现用户有参与性需求,李子坝梁山鸡就经常策划菜名征集等营销事件。同时,渝北店大厅专门设置了一面墙,让用户按上手印。

 

近日,我市某家连锁品牌企业试水的互联网餐饮品牌,在江北区经过半年的运营后宣布停业。该负责人告诉记者,模式太容易复制,一时间跟风者众,只能暂时放弃。商报记者在采访中也发现,在传统餐企升级的道路上,并非一帆风顺。

“互联网餐饮是行业发展大势所趋,目前尚属于新兴事物,需要有不断试错、不断迭代的勇气。”昨日,龙策餐饮智库创始人田广利告诉商报记者,互联网餐饮目前使用的各项大数据、以及微信点餐系统等,尚不完全成熟,有部分餐企老板也因此害怕试错。

另外,基于互联网的创新,确实很容易引来复制者。不过这并不是放弃的理由,可以通过不断地微创新,同时在某个细分领域比其他复制者做得更深入,一样能成为领头羊。

       其实,“互联网+”为餐饮业带来的盛宴,并不仅仅属于业界大佬们。日前,在网上做起凉粉、凉面外卖的凉粉哥,也为自己成功引来了加盟伙伴。

互联网+餐饮尚需不断迭代
 
 
[ 新闻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联系我们 | 新手上路 | 积分制度 | 法律声明 | VIP服务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官方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