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小吃 » 正文

沙县小吃叫板成都小吃,底气何来?

发布日期:2015-01-12  浏览次数:34
核心提示:有人说有城市的地方就有沙县小吃。但很多资深吃货认为,沙县小吃味道很一般,不能和成都小吃相比。其江湖地位如此之高,主要是沙

    有人说“有城市的地方就有沙县小吃”。但很多资深“吃货”认为,沙县小吃味道很一般,不能和成都小吃相比。其江湖地位如此之高,主要是沙县人擅长经营与运作。

    去年8月,沙县小吃参加火遍全球的冰桶挑战赛,点名挑战成都小吃。今年1月4日,一篇名为《屌丝逆袭,小小沙县小吃店凭什么一年赚60亿》的文章在网上走红,不少网友发出疑问:“曾经风靡一时的成都小吃去哪儿了,是要被沙县小吃挑战王者地位吗?”

    记者近日调查采访了解到,沙县小吃同业公会认可的沙县小吃店在成都已达120家,其他改头换面的沙县小吃店则遍布这座城市的大街小巷。

   品牌推广 当地政府大力扶持

    沙县小吃店当初多为“夫妻档”“父子兵”式小本家庭作坊,为何能迅速发展壮大起来?“政府扶持!”张鑫言简意赅地给出了答案。从1997年起,沙县组建了沙县小吃同业公会、县政府牵头的沙县小吃业发展领导小组及沙县小吃业发展服务中心。这3个机构全面负责沙县小吃业的组织协调、管理服务、技术培训、维权保障等工作。“重视品牌宣传是我们沙县小吃能够走向全国的原因之一。”张鑫说,1997年以来,县政府将每年12月8日定为“沙县小吃文化节”。目前,沙县小吃同业公会已在全国29个城市设立了联络处,负责公会与业主的信息传达及维权服务。

    沙县小吃和成都小吃都在注册商标一事上碰过壁。昨日,记者登录国家工商总局所属中国商标网看到,申请名称含“沙县小吃”的申请记录共有6条,其中最早的申请人为个人,接下来的3次申请者均为沙县小吃同业公会,不过都没有生效,真正生效的是2005年6月申请的集体商标“沙县小吃同业公会”及2009年8月申请的普通商标“沙县小吃同业公会”,两者在商品服务列表的申请内容上略有不同。

    记者发现,近年来申请名称含“成都小吃”的申请记录共有4条,均为个人申请,无一例外均为无效。为什么会这样?

    “县级以上行政区划的地名或公众知晓的外国地名不得作为商标。‘成都小吃’中‘成都’是地名,‘小吃’是通用名称,原则上不能注册商标。”成都市工商局商标分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没有统一的商标标识,缺少辨识度;没有龙头化代表企业,对现代化商业模式缺乏了解,这些因素导致成都小吃近年来发展陷入了困局。”何涛如是总结。

    为重振成都小吃的声威,2007年谭鱼头集团曾带头组建“成都小吃”连锁有限公司,计划当年就开设200家成都小吃直营店和加盟店。但遗憾的是,“成都小吃”连锁有限公司还没等到商标注册下来就瓦解了,原因是做连锁成本太高。

    营销手段 制造网络热门事件

    2011年,天涯论坛发布一篇名为《当战争结束的时候,一个士兵应该说些什么》的帖子称,沙县小吃并非为挣钱才开遍全国,它们隶属于安全部特别行动机构,这个虚构的荒诞小说随后多次引发网络热门事件。去年8月,在冰桶挑战赛火热进行时,沙县小吃加入其中并点名挑战成都小吃,紧接着沙县小吃联合“360来电秀”发布一组大片海报,极大地吸引了网友的眼球。

    《屌丝逆袭,小小沙县小吃店凭什么一年赚60亿》一文,前身是去年8月由优酷视频“飞碟说”栏目制作的一段综艺视频,其动漫化的表现形式、调侃的语言,一发布就引发了网友热议。

    其实,沙县只是一个并不怎么知名的福建小县,沙县小吃接二连三地引发网络热门事件,这其中是否存在自我炒作?沙县小吃同业公会否定了“自我炒作说”,但有业内人士认为,这些网络热门事件不排除是人为的营销手段。

    与沙县小吃相比,成都小吃低调得多。近年来,互联网上少有涉及成都小吃的热门事件。记者在新浪微博、天涯论坛等知名社交网站输入关键词“沙县小吃”后发现,众多网友将成都小吃与沙县小吃拿来比较,不少人发出疑问:“曾经风靡一时的成都小吃去哪儿了,是要被沙县小吃挑战王者地位吗?”

    “我们的市场营销相对匮乏,尤其是在利用网络营销方面。”成都市饮食公司办公室主任张力告诉记者,成都小吃实际上在世界范围的知名度、美誉度及认可度都很高,但现实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成都小吃历史悠久一方面代表经过了充分的积淀,另一方面也表明经营固化、缺乏创新。”

    转型之路 借助标准化开连锁店

    迈过了初期的草创阶段,沙县小吃走上了转型之路。目前,在北京、福州、江苏等地,沙县小吃借助标准化开起了连锁店。

    成都小吃同样也在转型。2005年,成都市饮食公司进行了体制改革,从吃大锅饭的国有企业变成了全体职工持股的股份合作制企业。张力说,在连锁店加盟这个问题上,公司采取的是有偿使用商标品牌方式。他具体介绍说,在与客户达成初步意向后,公司会帮其在选址、规划等问题上进行可行性分析并出具企划书。一旦决定开设门店,只需向公司缴纳一定的品牌使用金额即可,“一般10年起价是20万元。”

    张力介绍,公司现在已建了食品生产厂,批量生产速冻食品及调料。但由于营销不足,现阶段市场占有率不高,“我们将要求全国门店设置展厅,对工艺化产品进行现场展销。”此外,公司还将利用互联网进行发展,公司已经将发展O2O写进计划书,希望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进一步推广工艺化产品。

   市场扩张 全国开店2万余家

    沙县小吃同业公会副秘书长张鑫告诉记者,沙县小吃店在全国有2万余家,2013年营业额为60亿元,盈利8亿元,带动就业6万人。此外,沙县小吃还在日本、新加坡、美国落了户。

    张鑫介绍,沙县小吃10年前就落户成都,目前在成都有120家店。但记者走访了解到,成都目前挂着沙县牌子或以卖沙县小吃为主的门店远不止这个数量,2010年成都就有500家沙县小吃店。对此,张鑫解释,“其中至少6成并非正规军,这些人多来自福建但并非沙县人。”所谓“正规军”,就是沙县小吃同业公会培育的沙县小吃标准示范店,其经营者为沙县人,使用统一的商标和门牌,有具体的经营管理要求。面对来路不明的“李鬼”,张鑫感到颇为无奈,“鱼龙混杂,就怕砸了沙县小吃的牌子。”

    记者注意到,一度在国内独领风骚的成都小吃目前已“风光不再”。“开店数量减少不见得是坏事,这给了从业者更多的思考空间。” 四川省饭店与餐饮娱乐行业协会会长何涛表示,成都小吃经营上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以某一品牌为名专门销售成都小吃,例如龙抄手、赖汤圆;二是嵌入川菜酒店进行销售。粗略估算,成都小吃在知名川菜酒楼的比例占到了10%。“两种模式在延续成都小吃精髓的同时,也得到了市场的认可。”

    记者从主营成都小吃的成都市饮食公司获悉,其旗下的龙抄手、钟水饺、赖汤圆等多个老字号品牌店运营良好,目前已在成都开设28家直营店,全国范围开了80多家连锁加盟店,所有店铺年销售总额约为3亿元。其中,仅春熙路龙抄手旗舰店,一年的销售额就达4000万元。另外,成都小吃在日本有8家门店。

    “沙县小吃和成都小吃的主打产品有一定的相似性,如馄饨和龙抄手、拌面和担担面、蒸饺和钟水饺。事实上,市场对成都小吃的味道认可度更高。” 何涛表示,国内目前的小吃都还处于自我完善过程中,“混战”远没有明朗的结局。虽然成都小吃在发展中遇到了一定的瓶颈,但只要善于利用现代化商业运营模式进行包装,市场潜力还是很大的。

 
 
[ 新闻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联系我们 | 新手上路 | 积分制度 | 法律声明 | VIP服务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官方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