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面的新闻报道很有意思。受追捧的餐饮机器人也有下岗的时候,看来,再牛的机器人也斗不过人。然而这是机器人的错吗?我看未必。那些在工业生产线上的机器人,咋就没听说这么快就被炒鱿鱼呢?
有些餐馆使用机器人并不是出于其主动选择。据媒体报道,在广州白云区一家已歇业的机器人火锅店,负责人梁小姐抱怨称:“餐饮业人员流动一直很大,年初刚招的6个服务员,年后却只回来了1个。”聘请机器人做服务员,只是应对“用工荒”的无奈之举。此外,体验过机器人上餐服务的王小姐说:“服务的内容有点少,既不能点餐加水,点的餐还要自己端下来。”王小姐表示,机器人的服务更多是机械性的,“人性”还不够。
可见,还是用人观念出了问题。至少说明,机器人不适合在餐饮服务业工作,因为餐饮服务业讲究的是灵活的人性化服务,而程序化的机器人再智能,恐怕也难以满足就餐顾客随时并且各异的需求。
笔者说“用人观念出了问题”,一点都不夸张。机器人的特长是“机械作业”,在存在大量重复性工作的制造行业,它才能发挥自己的“才华”,达到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目的。而餐饮服务业,讲究人性化服务,人性化服务需要心与心交流;然而,只会做重复性工作且需要按照设计线路服务的机器人,显然无法胜任。当初餐饮从业者采用机器人服务主要是出于好奇,好奇之后发现诸多弊端和瓶颈,机器人服务就难以再受欢迎,道理就这么简单。
用人应用其长,机器人也当如此。餐饮服务业要发展,要有效益地发展,需要靠经营智慧,需要靠热情周到的服务,而不是换上冷冰冰的机器人就能万事大吉了。